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

周日杂志/中轴线上颜料会馆 四百年后焕新生

  图:港人在颜料会馆,周志中轴线全身扮相登台学京剧,日杂亲身感受戏曲的上颜生动作美和唱腔美。\受访者供图

周日杂志/中轴线上颜料会馆 四百年后焕新生

  在北京中轴线上,馆百错落保存着多处会馆,年后有四百年历史的焕新舅母的锈感颜料会馆无疑是其中最热闹的一处。昆曲、周志中轴线越剧、日杂京剧、上颜生相声……焕新改造后的馆百颜料会馆人气旺盛,自2021年10月“会馆有戏”第一场演出在此鸣锣,年后至今已举办三百多场演出。焕新《我的姐姐》影片来自四方的周志中轴线游客们穿戴行头登上戏台,亲身体验戏曲艺术之美,日杂从雕梁画栋中感受历史风韵。上颜生曾有香港青少年团来此访问,画脸谱、手作非遗、登台学京剧,深度体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百年会馆更具灵韵,焕发新生。\大公报记者 孙志、马晓芳

周日杂志/中轴线上颜料会馆 四百年后焕新生

  走在前门三里河畔,小桥流水、鸭鸣水榭,令游人恍惚是否误入江南水乡。前门三里河,因其距离正阳门三里地而得名,原来是老北京城护城河的洩水河道,精心改造后重现了从明朝时期就有的“水穿街巷”景象,有江南水乡之风韵,也有老北京的胡同风情。经过多年整治,三里河周围的胡同环境焕然一新,曾被评选为“首都文明街巷”。

周日杂志/中轴线上颜料会馆 四百年后焕新生

  “戏曲让不会说话的会馆更具活力”

  颜料会馆就坐落在三里河畔,位于寸土寸金的北京前门大街与草厂胡同之间,400年来见证着北京城的风云变幻。“颜料会馆由山西省颜料、桐油商人建于明代,是历经多次修缮保存至今的晋商会馆之一,也是北京中轴线上为数不多建有戏台的会馆。”颜料会馆非遗文化空间主理人、金声京剧团负责人刘庆华,如数家珍地向大公报记者介绍道。

  为了让颜料会馆的演出更为丰富,刘庆华自掏腰包组建了金声京剧团,聘请团长、招募团员,现在剧团已经发展成熟,“我希望更好地利用颜料会馆这个舞台,更多展现京剧文化魅力。”

  “只要你能够走进一次戏曲后台,只要你能看一次京剧演出,你就会发现‘她’的美”刘庆华说,最难忘也是最幸福的,就是看到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人穿起戏剧行头,登上会馆的舞台,聚光灯下,艺术与个人共融,让人感叹中华戏曲博大的魅力,“戏曲让不会说话的会馆更具活力。”

  2024年暑期,颜料会馆接待了几千位青少年,他们有远涉重洋从澳洲、东南亚而来,也有来自港澳台,“虽然有时候语言不通,但是演出的时候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看京剧的大美:唱腔美、服饰美、动作美,京剧会在他们心头播下了一粒文化的种子”。

  孩子敬慕认真 “我感觉到传承的意义”

  最让刘庆华记忆犹新的,还是一个香港青少年团在暑期来到颜料会馆体验。画脸谱、非遗手作、登台学京剧,6个小时的深度体验,让来自香港的青少年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当他们全身扮相地登上会馆戏台,乐声响起,孩子们脸上的那种敬慕和认真特别让人感动。”刘庆华说,看到孩子们激动地将一身京剧行头的照片发给家人,更是感觉到了传承的意义所在。

  从最初的戏曲门外汉到现今的剧团主心骨,每日听戏成了刘庆华最享受的时光,“对我来说,站在颜料会馆的台下欣赏京剧,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众多戏曲名家也自愿受聘金声剧团的艺术顾问和艺术指导,从专业角度给予大力支持,“是京剧艺术和颜料会馆的双重磁吸力让艺术家们来到这里,让我得以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前行。”

  入夜,锣鼓响起,颜料会馆内早已人满为患。站在角落的刘庆华正聚精会神欣赏舞台上的表演,虽然已经听过多遍,但表演者的唱念做打仍然让她欲罢不能。鼓点如织、胡琴激昂,掌声和叫好声绕梁而去,伴随着三里河哗哗的流水声,续写着四百年前的热闹与辉煌。

分享到: